一次幸福的梦游
站在视觉文化的角度看,不同媒介的艺术有着共同的特点。首先,它们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也没有绝对的古典和现代之分,有的只是媒介的时代区别;其次,不同媒介的艺术面对的基本问题是相同的,即人和现实世界的视觉关系。
媒介对当代文化的重要影响,就是促使文化由文本化向视觉化方向发展,在西方和中国,都曾经有过文本中心主义的时代。在那个时候,语言文字是人类知识形态最主要的承载方式。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人们主要是通过文字来纪录和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的。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新的视觉媒介的出现,文本中心的传统在当代文化中遇到了挑战。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指出,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世界变得图景化了。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家詹姆逊也说,进入消费社会,世界呈现出视觉化的趋势。
这种变化如果拿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过去的世界是一本书,现在的世界是一幅画。人们经常用“图像时代”、“读图时代”来描述当代社会就是这个道理。
在中国,当人们把“当代”和“艺术”连缀起来的时候,许多人常常忽略了当代社会由媒介所引起的视觉化转变的背景。例如,人们常说,当代艺术模糊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为什么会模糊?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视觉化的社会现实成为了日常生活和当代艺术的共同基础,大量生活中的视觉图像,日常视觉经验成为当代艺术的图式来源。
这里之所以用较多的篇幅来来交代这种背景,就是想为陈克的创作确立一个当代文化背景的方位。从视觉文化的角度看,我们无法简单地把陈克看作是一个雕塑家或者影像艺术家、装置艺术家,这种划分恐怕都不太确切,只有我们把他看作是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时候,才可能比较恰当地对他的创作经历进行描述和评论。
今天的当代艺术,从技术、媒介的层面讲,经历了一个打破过去“国、油、版、雕”条块分割的过程,也经历了一个由“视觉艺术”向“视觉文化”的转变过程。十分巧合的是,陈克的当代艺术创作从媒介的层面,从观念的层面,恰好印证了这种转变。以小见大,陈克创作的意义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当代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