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对大师作品的“复制”具有语意双关的含义。临摹、复制大师的作品,一直是艺术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陈克的复制是一种提问和挑战,把这种复制放在雕塑艺术自身的情景里,它提出的问题是,在大师阴影的笼罩下,我们是一味地仿照、复制大师;还是创造反映当代经验的视觉的文化?
陈克选择世界雕塑史上最著名的大师作品进行复制,为其赋予了当代内容,它的意义还在于,它不是有的人复制名作那样,采用调侃、戏拟、搞笑的方式,陈克的塑造方式仍然是在媒介层面进行的,它是复制的,但仍然是塑造的,仍然是技术性很强的,仍然是忠实于视觉真实的。它的视觉方式是当代的,图像基础是当代的。只是经过了这种当代的视觉格式化以后,人们熟悉的大师的图像变得陌生化,虚拟化了。
陈克作品所创造的是一种虚拟的现实,虚拟现实带来了虚拟的体验,有趣的是,这种虚拟的体验在陈克那里通过传统泥塑媒介获得实现的,这是陈克非常独到的地方。
很多人表示,看了陈克的作品,都会产生眩晕感。陈克用泥塑,成功地表达出了运动感,这种电子时代人们的视觉体验和感受,如果没有大量的关于电子媒介的经验和感受,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
于是,作品又把我们带到视觉文化的基本问题上,什么是我们的视觉所能够把握的真实的对象?是泥塑更真实,还是摄影,还是影像,还是虚拟的电子成像?这些媒介都是认为自己是真实的,但是它们所追求的真实都在人的视觉与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上!
陈克从雕塑到新媒体、装置,再回到雕塑,带给我们的,是关于视觉的追问,这不仅对于雕塑,而且对于整个视觉文化,都是富于启示性的。
【编辑:虹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