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个外国的美术史论工作者,就是说,你们中国有印着男女工农兵图案的T恤,这个男女工农兵图案可能就是王广义的那个政治波普,干嘛还要崇拜外国大师,也正好因为喜欢工农兵这种时代的文化的作品买家,就是国外国内的一大堆人,所以很多人疯狂画工农兵,红卫兵,但其实没什么东西,就是你怎么看这种全球化的文化谬论?
范:呃,你说全球化的文化谬论是指什么意思?
王:其实我刚才提到的就是说国外国内的很多人对这个东西的吹捧,包括市场,很多人就是为了市场去做事。
范: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说,其实我刚才有一点忘了说,就是说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依赖其实我觉得不完全,就是它的形式上可能有借鉴,包括它的价值衡定也受西方影响,但是它的艺术作品本身是植根于中国的土壤,而跟中国的政治社会现实精神现实息息相关的话,那么它形式上的借鉴不妨碍它的本土性价值。比如说鲁迅的《野草》,因为我对它有研究,它实际上在哲学理念上对尼采的借鉴,在形式上对波德莱尔象征主义的借鉴,像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不妨碍它的原创性价值,因为它是植根于中国的土壤的,包括他的小说,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完全依赖西方的这个说法呢,因为全球化是欧美主宰的世界,它受西方影响是无可逃脱的,但是它本身只有跟它植入中国的当前现实的话,它才能获得它的一种真正的意义。另外你刚才说的那个所谓的艺术的全球化呢,可能是指的是,之所以艺术全球化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本身的这个艺术被商业化,被商业化呢这个全球化的商业时代本身被这个媒体还是商业化。其中有一些东西,那么你为了商业化东西本身从我个人来讲已经背离了艺术的目标,艺术本身是个人反抗和个人自由的一个表达的一种方式,如果它成了一个商业化的东西的话,它已经失去了自由,因为它已经被商业所限制,所以我是不赞同这样的,我认为这样的艺术不叫艺术,它已经是商业。就像我把为市场而写作的作家,我说人家是商人嘛,你不要以作家意识的标准去看人家。另外一个呢我觉得你刚才提了一个问题,包括它上面印了工农兵的图像,从我个人来讲,我穿的衣服上面印英文字母。当时我的同事里面有很多老外,一个美国人他过来,他老爸好像在沃尔玛的总裁,他说你那个我觉得很奇怪,到了中国,本来想买点中国特色的,比如说衣服上印的汉字啊,他说一看全是英文,他说怪怪的,他说我在大街上看到的中国女孩全部穿的上面英文的,他说你知道上面的英文什么意思么?我说我也不认识,你不认识你买它干嘛。因为很简单,中国到处买不到汉字的几乎大部分地区全部是英文的。从我骨子里讲,我对这个西方文化霸权我也有警惕,我骨子里崇尚欧文化。但是我说,不是崇尚欧文化的人就是个丧失了文化自信的人,我是一个崇尚欧文化的人,但是我是个很有文化自信的人。因为我的同事全部是老外,我在他们面前是很有尊严的,我觉得我不比你差,我很牛逼的。里面欧美人,他们确实有一种优越感。我很牛逼的。第一个是中国有自己的传统,另外我觉得我本身有实力。所以我觉得,中国在很多地方要向人学习 。但是我们的汉字, 我们本国文化的尊严,我们的汉字本身在艺术上的美感,包括我们自己的本土创造。我们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这种,就是从商业开发也该利用的资源,从艺术创作,也应该体现自己本土文化的尊严或者一个本土性。就是说本土性和全球化两者之间不是个觉得冲突的东西。因为从哲学上讲,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是一个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果。就是说你,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大很大很大的问题。就是说对西方文化霸权无条件的认同,以及对自身文化自信和自己个性或自信的一个丧失。
范:就是说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无条件的认同,以及对自身、文化自信和自己个性和自信的一个丧失。我是这么认为的。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