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则是继齐白石之后,直接师承吴昌硕,具有传统韵味,又具有变革精神和文人气质的一位大家。他是在1923年在上海任教时,结识了吴昌硕、王一亭、黄宾虹等前辈。自此画风向吴昌硕接近,由原先的恣肆挥洒向深邃蕴藉发展。《墨荷图》正作于其27岁这一年关键的转变期。从画面看,其流畅的线条,变幻自如的墨色,更多的还是承自八大冷逸恣肆之风;然而其大斜向的构图和右边顶天立地的长题,以及墨荷叶脉的籀篆之笔,却透露出其性格中于吴昌硕之风的相合处及与身俱来的强 直刚劲。另一方面,时隔十三年的题识补款也成为青年潘天寿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双重记录,意味深远。
潘天寿(1897~1971)墨荷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923年作 178.5×47.5cm
说明:南社社友尤墨君上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