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行为》公共场所 毛笔、墨 姜吉安 2007
姜吉安:下面是我06-07年的绢本绘画,这些作品首先是针对“光影”问题的,因为中国传统绢本绘画中不出现“光影”,这些绢本作品是以“光影”问题对传统绘画视觉体制的提问。我选择绢本绘画的材料方法,是觉得与问题的关系更紧密和有效。第二,选择几何形体作为题材,符合我的兴趣点,我喜欢大家都认为是不能用的或者艺术创作不能使用的事物,这反而成为我选择它的原因。这种题材的选择,针对了工笔画领域的主题套路问题。现在的工笔画领域基本还是固定的那么几个题材和几种标准的画法,花鸟、山水、人物分专业的,画花鸟永远画花鸟,画人物永远画人物。另外,工笔画这个种类就像几何形体一样普通,搞当代艺术的没人愿意碰它,会觉得工笔画很落伍,在一些当代艺术家眼里工笔画不值一提,但是工笔画的这种不值一提反而符合了我的喜好。我总是喜欢大家认为不能再碰或者不值一提的东西,无论主题观念还是表达方式,我对这样的事情十分感兴趣。这些绢本绘画也包含了一个技术难度,绢本上渲染“光影”的难度比较高,40-100多遍的渲染、去色并保留绢本材料的纹路,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掌握的,这满足了我对技术难度的喜好。
姜吉安:这4个几何形体最早的名字是《1980》,这也体现我1980年时的状态,那时我天天画素描,整天沉迷在几何形体和石膏像暗部变化莫测的光影交互感受中,现在回忆起来也很是一种享受。现在用绢本材料和方法画它,也有让艺术单纯些和专注纯粹视觉问题的想法。
鲍 栋:姜吉安92年前后有一个系列画了瓷瓶和蛋,瓶子表面的那些网状纹路很有意思。
姜吉安:我用深浅疏密的方法处理出空间和距离感。我对网状物比较敏感,07年郑工先生从潜意识的角度说我画了那么多的网是与性有关的,不知道是否真是这样,90年到07年我的作品里确实存在大量的网,这可能会说明些什么,我还没有反思这个问题。06年的绢本绘画,有4张的名字叫“遮蔽”,画面中也有大量的网。
总体来说,06-07年的这些绢本绘画都与“光影”有关,我创作这些作品时,考虑比较多的是传统绘画的视觉模式问题。这个领域被限制的很厉害也特别封闭,一种口号是回归传统,但根本不可能做到一种原教旨主义的状态,因为古典文化基础和传统生活状态没有了,所以想成为活文物是不可能的。另一种口号是表现时代的现实生活,这一种依然停留在苏联现实主义的套路中,现代主义都够不上,当代意义就更谈不上了。
杭春晓:那个圈子是被铁打的阵营包裹起来的,这种包裹性里有很多既定的规范,既定的审美规范,既定的区域规范。
鲍 栋:有一种行会的特点。
杭春晓:是一种技术性绘画,很多传统的工笔画把自己定义于手工艺者,那是画匠不是艺术家。姜吉安用他这种方式其实是可以找到一种可能性的。
姜吉安:其实要真正做到原教旨主义是不可能的,因为古典基础和语境不具备了,成为一个漂浮的与当代语境不产生关联的东西。即使从原教旨主义的角度看现在的工笔画,也是一堆问题。明代以后的工笔画更多地继承了文人画的观念。好多人说工笔画应该画的写意,那是把文人画的观念强加给绢本绘画,因为文人画宋代之后越来越霸道,工笔画的本性被遮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