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西泠春拍——中国古代书画精品 2012-06-29 17:21:5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雷平 点击:
2012西泠春拍中国古代书画的精品,是从明洪武至崇祯年间,全国各地仕宦、进士及文人隐士,计五十余人为古肥张氏家族所写的咏颂诗文、传记、族谱题跋真迹。

 

张瑞图的个人命运也颇为曲折,一如其书法的纵横争折。从官场的一帆风顺,到受魏党案牵连而沦徙三年。宦海浮沉令张瑞图备受责难。唯一庆幸的是,他在诗文、绘画、书法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并未因此而埋没,而是得到世人较为公允的评价。他的楷、行、草及章草等各种书体,在正统审美规范之外,另辟蹊径而独抒性灵,处处充满奇崛猛烈的个性色彩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或许是与唐朝诗人沈佺期在人生境遇上的惺惺相惜,《行书沈佺期诗》在表现上显得尤为得心应手,独具自我面貌。他丝毫不顾传统的形式法则,笔法上纯用偏锋扁毫,直入直出;在结体上亦取横式、左右高低错落,有意不求匀称;章法上字形大小相间,长短相杂,有时是一副乱头粗服的样子,有时又如急湍奔流。通观全篇,既字字独立,又上下呼应一贯到底,连绵不绝,形成了迥异前人的密不透风而纵横争折的豪迈书风。总的来说,张瑞图行草书风格的形成实有赖于他独特的楷书技法,自称“以行作楷”,用笔盘旋跳宕、纵横争折正是他的拿手好戏。在书宗晋唐、《阁帖》盛行的明代书坛,书家的千变万化,终不离“二王”正统,张瑞图绝去依傍的另辟蹊径,则是明末书坛变革中一反常态的典型实例。他以率性自然的挥运、不拘常法的艺术表现手段、大写意的豪迈气势,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表现出社会动荡、风尚巨变时期士人躁动不安的真实心态。尽管他对后世的影响不及董其昌那样深远,但其个性面貌之强烈,迥出时流之外,亦堪称从未有过的大胆创举。在他的影响下,其后的黄道周、倪元路、王铎、傅山等名家辈出,皆能力避董、赵新帖学的柔媚绚丽之风,并以高堂大轴的形式,将晚明颇具浪漫主义色彩和世俗情调的变革书风推向新的高潮,奏出了明末清初书坛的时代强音。
 

张瑞图(1570~1641)行书沈佺期诗

张瑞图(1570~1641)行书沈佺期诗
绢本 立轴 168.5×52cm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