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千惠(台湾) 2009-10-28 10:44:2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2009年10月25日,普利策奖得主、现代传播集团编辑总监、著名摄影家刘香成先生于北京朝阳区798艺术区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为其由最新出版的中文版摄影集《中国:1976—1983》举行了盛大的新书发布会。

  任何了解刘香成的人都清楚,他一生的热情都集中在传媒事业中,通过一张照片表达一个新闻故事的影响力:相机取景框捕获一个瞬间、一次事件抑或一个时代的精华,而它们将影响我们所有人的明天。在当今的中国,无论国家级还是地方级媒体,都没有充分发挥新闻图片的影响力。出于这个基本的认识,《中》杂志试图要做的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它的使命就是:“赞美个体的中国人,祝贺他们取得的成就,同时反映他们在建设现代化和开放的中国的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为达到这个目标,这位出版人再次拿起相机,捕捉那些辛苦创业、为社会做贡献的个人,从大陆、香港、台湾到新加坡、泰国,再到纽约和洛杉矶,足迹踏遍全球所有杰出华人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可亚洲危机不期而至,《中》杂志也成了牺牲品。历史终究要过去,之后,刘香成帮助时代华纳在中国开展业务,被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任命为副总裁总管政府事务关系,这些都在其他许多媒体文章中被一一记载。现在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刘香成历经磨练拍摄而成的这些照片,在极大的深度和广度上为大家描绘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万象。其中承载着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对普通个体中国人所经历的成功和失败、成就与挫折的执着迷恋。

 

  “我非常喜欢《生活》杂志创办人亨利·卢斯(Henry Luce)说过的一句话,他在描述《生活》的目标时这样说:‘为看清生命……你得去看穷人的脸和骄傲的人的手势……为看清一个男人的工作——比如他的绘画,城堡或是新发现,去看……这个男人所爱的女人……仔细观察,在观察中得到乐趣;在观察中得到享受;在观察中得到提高。’这些其实都是为了发掘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他总结说,“让你的对象能够对你作出反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摄影记者必须学会让拍摄对象处于自由放松的状态。”这当然需要向刘香成“借”点信心。怎样做才能让陈凯歌服服帖帖地在自家庭院里爬地而行,或者说服模特兼演员瞿颖像《花花公子》(Playboy)中间插页上的模特那样,在床头尽摆性感诱人姿势?而将故去的陈逸飞的照片跟另外一张“露点”的黄色照片进行拼接也具些许幽默?这些照片充分体现了他一直追求的让拍摄对像感到自由放松的目的,或者让他们完全忘记镜头的存在。或许电影、舞台大腕明星们,比如张艺谋、姜文和巩俐等,在这方面做得最到位,他们能够将周围环境统统忘却,调动自己的情绪,进入一个虚幻的世界以便被拍摄。

 

  在这里,并不存在所谓的“摄影师个人最喜欢的”照片。“他们都与众不同,”刘声称,“给他们拍摄照片时所处的时代也不一样。每一次拍摄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记录他们在镜头前的表情,使这些被凝固的视觉瞬间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

 

  刘香成的摄影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着眼点,以社会政治变化为其潜台词。他在1978到1983年间拍摄的一系列独特的摄影作品,显示了在邓小平领导下中国社会所经历的、空前非凡的过渡时期。那时的中国正开始实现对未来的新设想。汉学家西蒙·利思(Simon Leys)对这组照片的评论是:“这些照片的质量堪称真正的无与伦比,它为人们获得复杂且难以捉摸的真相提供了一条捷径。”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认为,《中国:1976—1983》这部书有别于其他有关中国的摄影集,因为他成功地捕捉到 “多重矛盾的幽默与讽刺,这些矛盾使得中国的现代化有趣而难以捉摸。这个集子使得刘足以与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马克·吕布比肩。”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出,到了80年代初期,形势一片大好。那时刘香成的照片,也就越过对现实所做反映必须经过政治审查的界限,转向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体验。

 

  刘香成自己也一直强调,必须避免“对中国的笼统评论”。刘香成的作品的重要性在于,这些照片既是视觉艺术品,又是一种可以用来了解历史的文本形式:“这一有关中国—新中国的叙事,必须最贴近我感觉真正发生的事情。”

 

  2009年3月于北京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