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sting Hamburg Artists Begin to See Results 2009-10-28 10:44:2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2009年10月25日,普利策奖得主、现代传播集团编辑总监、著名摄影家刘香成先生于北京朝阳区798艺术区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为其由最新出版的中文版摄影集《中国:1976—1983》举行了盛大的新书发布会。

  1951年出生于香港的刘香成,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主修政治科学,并曾经追随《生活》杂志著名摄影艺术家基恩·米利(Gjon Mili)学习摄影。刘香成曾以其杰出的摄影作品而获美联社“最佳记者奖”和密苏里大学年度“全美最佳图片奖”(1989),以及“美国海外俱乐部柯达奖”(1991),更于1992年,因成功记录了苏联解体的历史瞬间而与其团队一起荣获当年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2004年,刘香成被《巴黎摄影》杂志遴选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99位摄影师之一。

 

  作为刘香成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中国:1976—1983》对塑造西方人心中的中国印象所起到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因为恰如陈丹青所言,“刘香成的北京之行似乎一举终结了此前西方的中国影像:他追踪这个巨大国家在毛泽东逝世之后的庞然骚动,这骚动,不但大幅度改变了中国,目下正以未知的方式与能量,改变世界”。 也正是通过这部作品,刘香成展示了他对事件多重矛盾性的出色的把握能力,许多学者和摄影家,其中包括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院长夏伟(Orville Schell)教授,认为正是“这个集子使得刘足以与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马克·吕布比肩”。

 

  凯伦·史密斯这样描述了刘香成作品的独特性:“刘通过镜头把标准的‘西方的思索’带到了中国,却又不失中国气息,还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关心政治,这样的纪实摄影在当时的中国可谓独一无二。”1976-1983年的中国,正处于一个交织着狂喜与焦虑、彷徨与新生的特殊时期。自称“没有语言天赋”的刘香成,把生活定格于一张张的历史照片,清晰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表情。因此当“我们和我们的后辈需要回顾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尝试去理解占地球上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的经验时”, 前《时代》(Time)周刊北京分社社长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预言,刘香成的作品“将比任何其他来源都能够更深地触及我们的认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