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力作品 2009-10-08 13:53:40 来源:99艺术网 吕澎 点击:
就在第六届全国美展半年之后,艺术界的人们又感受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它直接来自1985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从这些青年人的作品中,真正感到了中国艺术的发展正在从一个面孔走向多元,各种艺术风格的追求开始拉大距离,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看到这些作品由衷

杨迎生  《被背影遮住的白鸽子与正在飘逝的魔方》  1985年  布上油画


  一种意见认为,画展表现的基调是冷漠的,给人冷冰冰的感觉。这种冷的倾向不仅仅是一种外部形式,更主要的是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文艺思想。有人给这个画展概括了六个字:孤僻、冷漠、神秘。有位发言者在会上指出:画展给人以过冷的感觉,人物表情严肃、麻木、无表情,这到底是说现实是冷冰冰的,还是作者冷冰冰地面对现实?


  不止一个参与“新空间”的艺术家曾提到,他们这次展览要明显地表现出区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艺术特征。现在看来,这种特征与其说表现在参展作品所展现的“新空间”里,不如说表现在这个展览所刻意追求的都市化和冷漠上。在当时,不管是四川的年轻艺术家,还是两湖、江苏等地的艺术家,不是面对乡土和旷野,就是面对超现实和“内在视象”。并且,在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都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激情与宣泄。而“’85新空间”中的绝大多数作品与此大相径庭。艺术家们不仅把眼光转向了都市和工业化,而且还极力表现一种克制、含蓄和冷漠。这种冷漠与克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日常生活景观的“陌生”效果。


  1986年5月,由张培力、耿建翌、宋陵等人发起,通过争论和商议,确定了重新建立一个团体的意向。随后,一个名叫“池社”的艺术团体宣告成立。在“池社”的宣言中,着重强调了艺术的“纯粹性”、“庄严性”。并且强调了“浸入”的意义: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