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艺术家带来的节目 2009-10-08 13:53:40 来源:99艺术网 吕澎 点击:
就在第六届全国美展半年之后,艺术界的人们又感受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它直接来自1985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从这些青年人的作品中,真正感到了中国艺术的发展正在从一个面孔走向多元,各种艺术风格的追求开始拉大距离,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看到这些作品由衷

丁方  《浇灌》  1983年  布上油画  125×195cm  杨滨藏


  厦门达达


  于1986年9月28日至10月5日在厦门举办的展览正如它的名称所揭示的那样,是一次对西方达达主义的毫无顾忌的模仿。参展的主要艺术家有黄永砯、蔡立雄(1960— )、刘一菱、林春(1960— )、焦耀明(1957— )等。作品的展出方式各种各样:悬挂、摆设、张贴、平置。作品自身的形态也不拘一格:架上绘画、实物、装置等。虽然参展的艺术家们运用了达达的名字,但显然他们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艺术家的称谓,因而还是将自己的展览命名为“艺术展”。不过,展览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却的确是一种对“艺术”的彻底反动。


  中国的新潮艺术家们在1986年已经熟知杜桑和劳申伯。对于厦门达达的参与者们来说,寻找类似于小便池或旧轮胎之类的“生活品”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如何将明目张胆的对西方达达主义的借用与中国的现实和传统挂上钩,却不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不过,达达的原则是荒谬,是反逻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解释,任何对达达的意义的解释,都无疑是合理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读到“厦门新达达”黄永砯的一段奇妙文字时并不感到荒谬的原因: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